余华是我最欣赏的现实主义作家。讲真,最早向我推荐他小说居然是我的母亲。
我母亲是很普通的家庭妇女,文化不高,几乎没有艺术细胞。母亲说,她还专门叫我弟弟去买了《活着》。当时我有点纳闷,问“你怎么想到读余华的?”母亲说“他们说,余华是鲁迅。”
于是我去读余华小说,这是我10年不阅读纸质书后,第一次读小说。我读余华的《活着》,浑身颤抖,一度放弃;第二天接着读,余华給我的警醒:人为活着而活着!
通过《活着》,我抽空又读了《兄弟》也是一部血泪史,心灵又一次受到冲击。
读了《许三观卖血》,渐渐明白母亲的推荐。
最后读的是《文城》,似乎与《活着》是个呼应,人为活着而活,而有些价值高于活着本身。
就读了余华这几部小说,其余的,没有读到。
著有中短篇小说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《鲜血梅花》《一九八六年》《四月三日事件》《世事如烟》《难逃劫数》《河边的错误》《古典爱情》《战栗》等,长篇小说《在细雨中呼喊》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《兄弟》
余华的小说不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。真正让余华声名大噪的并非“魔幻现实主义”,而是暴力美学。余华先后写了《河边的错误》《现实一种》(难逃劫数)等等,被著名批评家张颐武批为“好像迷上了暴力”。余华自己也承认,“暴力源自人们内心的渴望,让我心醉神迷。现在的拳击运动,斗蟋蟀,都能让我们意识到暴力如何深入人心”。
余华的小说创作前后期呈现了不同风格,前期创作的《古典爱情》,《现实一种》等都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;但后期创作的《活着》,《许三观卖血记》等却是纯粹的现实生活主义作品。